新冠肺炎出院卻多重器官衰竭?重症醫:微血管豐富部位成重災區

新冠肺炎流行已逾一年,不僅感染人數攀升,重症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也是怵目驚心。英國萊斯特大學與英國國家統計局,針對47,780位第一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追蹤後發現,其中29.4%的患者再度入院就醫,而有12.3%病人死亡,與糖尿病、心臟病、慢性肝腎等併發症風險相關。
重症醫療醫師黃軒受訪指出,迄今不少研究發現,新冠肺炎患者有所謂「新冠肺炎症候群」,如疲憊、睡眠障礙、呼吸道症狀與神經症狀,且並非只出現在重症患者身上,輕症病患也可能發生。如果患者免疫力無法恢復正常,就可能面臨再度感染,甚至多重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。
黃軒醫師表示,國外統計發現,約三分之一的重症患者,出院後4-6月仍有呼吸症狀。由於歐美各國醫療崩潰,住院者經2次PCR檢測陰性後,就可能被要求出院,因此再感染和再入院的情形更為頻繁,與台灣的重症患者能住院到確定無症狀才出院,狀況相去甚遠。
黃軒醫師解釋,新冠病毒進入身體後,最容易在咽喉、肺部造成症狀。病毒會尋找微血管豐富的部位進行複製,因此肺泡、睾丸、腎臟、腸系膜、腦部,這些部位微血管密度高,ACE2接受體分佈的密度也高,最容易變成感染後的重災區,導致患者會發生排尿異常、拉肚子、便祕、腸胃部不適等症狀,也有1/4患者出院後發生記憶力衰退、睡眠障礙、神識不清等神經症狀。

●肺泡、腎臟、腦部 微血管豐富部位成重災區
黃軒醫師指出,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急性期時,就可能已受到多重器官傷害,即便將病毒殺死,但身體裡被破壞的微組織和微循環無法立即恢復,約須經過6-8個月才會完全修復。若再加上本身有不利條件,例如慢性病或是癌症患者,就可能在感染後,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等後續問題。

「好比你天花板破了,來不及修好天花板,其他的病菌已經跟著殺到!」黃軒醫師說明,病人本身如果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心臟病,或是正在接受化療、標靶的癌症患者,免疫系統的條件因感染變得更不利,導致其他的病菌更容易入侵身體,因此再感染率也特別高,發生併發症的機率也會增加。
●隱藏式加無症狀 新冠病毒適應環境傳播強
黃軒醫師指出,新冠病毒逐漸演變成「隱藏式」和「無症狀」的感染,更容易隱藏在人體內且更容易傳播。新冠病毒會因為環境改變,尋隙就縫在人體內大量複製。所以有些個案回國之前的PCR檢測陰性,卻在集中檢疫時才驗出陽性,而不少人會向檢疫人員表示自己只是鼻子過敏,原因就在環境改變、溼度改變、PM2.5改變後,體內病毒開始大量複製,這時才被檢測出陽性。
全球感染人數持續增加,顯示新冠病毒愈來愈能適應環境,台灣的防疫考驗恐更為嚴峻。黃軒醫師指出,目前8大類病毒之中,台灣除了E類病毒,其他種類都有。隨著各地國人往返,新冠病毒有無數次攻擊台灣的機會。黃軒醫師強調,面對這樣的疫情,即便發生社區感染、院內感染,只要在可控制範圍內控制下來,就是防疫成功。
「很多人以為國外的PCR檢測不準,不是的,問題是在這個病毒變成以隱藏式、無症狀為主!」黃軒強調,新冠肺炎的基因變種得很好,非常能夠適應當前的環境,等於每個地球上的人類都有風險。要防範病毒,戴口罩、勤洗手仍不可偏廢,估計未來一年整體態勢依舊,病毒也不會馬上消失。

●新冠病毒恐變慢性病 疫苗效力僅4-6個月
黃軒醫師認為,新冠病毒的特性使其相當有可能變成一種慢性病式的感染,未來每隔一段時間,就可能帶走一大批人的生命。再加上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是流感的2-3倍,又不像流感一樣有明確的季節性。經過一年以上的觀察,幾可確定新冠病毒沒有季節化的現象,一年四季都有良好傳播能力。
疫苗會是終結新冠病毒的解方嗎?黃軒醫師指出,依據目前研究顯示,新冠肺炎的疫苗約可維持4-6月,預計新冠病毒不會像SARS般突然消失。施打疫苗的目的之一,是避免病毒大量傳播給高風險族群,減少醫療崩潰、醫護人員被感染隔離,而使院內死亡率急遽上升的情況出現。
醫師呼籲,新冠病毒的走向趨勢仍不明朗,在疫苗普及之前,慢性病患可先施打肺炎與流感疫苗,平日戴口罩、勤洗手,仍是防疫重中之重。(編輯梁惠明)
(中時新聞網)
也許您會感興趣
其他人正在看
推薦閱讀
-
打完新冠疫苗 防疫何時生效? 專家:到這時間才能真的放心
-
狡猾病毒!部桃至少9人陰轉陽 醫恐潛伏期拉長
-
美日同盟為何對拜登重要 蘭德分析3大原因
-
歐立得科技 為社會盡心力
-
新冠疫苗添兩將 南非踢鐵板
-
津貼到手剩餅乾屑 護理師盼改善
-
平鎮某醫院大家猜 恐擴散社區
-
台灣人赴廈門測3次才驗出新冠陽性 指揮中心回應了
-
7旬藝術家 連語字春聯供索取
-
門可羅雀 台南花農嘆20年最冷清
-
疫情中心定調 桃園爆第二起院內感染
-
陳朝平》陳時中拆除陸製疫苗來台的政治障礙?
-
7口之家6確診 桃醫群聚首例死亡
健康熱門新聞
-
5種老藥降低新冠病毒量最高達10倍 專家:這飲品顧肺 - 健康
-
吃「長年菜」象徵長壽 服抗凝血劑患者吃多恐短命 - 健康
-
隆乳失敗頻傳 選對材質 是義乳自然美的關鍵 - 健康
-
別丟!這10種食品「過期」還能吃 - 健康
-
說「不」有技巧!溝通專家:優雅又不得罪人就這樣說 - 健康
離婚證人
發表意見
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